5月4日 Louie Roots先生讲述教学中的快速原型法,及设计游戏如何从概念到展厅的实践方式。从快速原型到展厅实战——游戏设计教学中的协作化工作流与工具赋能。
在Louie Roots先生的游戏设计教学实践中,“快速迭代”与“协作共生”构成了学生从概念到展厅落地的双螺旋引擎。他以“将游戏开发转化为可量化的创造力实验”为核心理念,重构了传统教学框架中的时间成本与协作壁垒。
Roots先生主张以“72小时极限冲刺”替代传统长周期设计,通过“原型-测试-重构”的闭环,将创意验证效率提升300%。例如,在“叙事解谜游戏”项目中,学生需在48小时内完成核心玩法原型,利用Unity的Timeline工具快速搭建剧情分支,通过Playmaker可视化脚本实现非编程交互逻辑。这种“糙而快”的迭代方式,让学生直面“创意落地”的痛点,而非沉溺于理论空想。
Roots的教学实践揭示:游戏设计教育不应止于工具教学,更需植入“协作DNA”。他要求学生:在GitHub建立“失败案例库”,记录每次原型迭代中的“愚蠢错误”;使用Notion搭建团队知识库,沉淀角色设计哲学、关卡节奏曲线等隐性知识;通过Mentimeter在课程结束时匿名互评协作贡献值,量化“团队贡献指数”。最终让学生作品在2023年墨尔本国际游戏展中斩获3项最佳新人奖,验证了其“以战养战”教育哲学的有效性。当设计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赋能协作”,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游戏,更是一套可迁移的跨领域创新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