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对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作出了系统规划和部署。我校紧跟国家步伐,积极响应,将劳动教育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到实践活动,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支持。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院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鼓励各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盘活校内外共享资源,推动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学科的紧密对接,形成多元化、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成果。通过劳动实践,学生们不仅夯实了专业理论基础,提升了技能与实践能力,还丰富了人文素养,增强了生存能力,从而促进了设计素养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创意与设计学院郭湘黔教授带领视觉传达设计系,依托校企合作,推出了特色课程。此次课程联合广州喜归非遗文创艺术馆,开展了一项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传统工艺蜡染手工创作体验活动,探索蜡染工艺与劳动教育的创新融合。
通过这一课程,22本视觉传达设计1班、2班、3班同学们走进蜡染非遗课堂,亲身参与了这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蜡染作品《指尖的温度》在2024广州设计周的专题展览中亮相,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与特色课程的深度融合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秋日的和煦暖阳之下,广州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与广州喜归非遗文创艺术馆开启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旅,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为期三周的蜡染手工创作课程。广州喜归非遗文创艺术馆馆长朵拉老师,深耕非遗文化领域,潜心钻研二十余载,她引领其团队悉心制定课程规划。在三周的课程期间,课堂内洋溢着同学们的热忱与活力,他们秉持赤诚之心深入探究蜡染这一古老且极具魅力的艺术样式。
此次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通向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崭新路径。同学们于传统蜡染技艺的研习进程中,深度挖掘其内在精髓,体悟每一道工序背后所潜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他们将青春的热忱与无穷创意融入其中,从图案的构思设计到草图的绘制呈现,从蜡液的工艺操作到染料的浸染处理,每一个环节均倾注了大量心血与精力。


12月8日,我院领导杨磊副院长、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郭湘黔教授、常务副主任袁凤老师、李森老师、富缨淇老师、文佩老师一行人共同在广州设计周的专题展览会上观展。展览中,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崭露头角。它们既为传统非遗文化的鲜活载体,亦为当代审美观念与古老技艺相互交融碰撞而生的绚烂结晶。每一件作品均铭刻着同学们的成长轨迹与蜕变历程,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彰显出校企合作于文化传承及教育创新层面所取得的斐然成效。由此可见,古老蜡染技艺于新时代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群体予以关注与热爱,同时亦使我们对非遗文化的前景满怀无限憧憬与期许。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特色课程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学科融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特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学院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上充分体现了创新与多元化。在此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中,学院领导亲自关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确保教学质量与实践成果的优质提升。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体现了我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