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首页      校友风采      正文

优秀校友专访(二十)|郑蔚林:学会向下生根,学会向上生长

2024年11月19日 

郑蔚林,1993年10月生,男,汉族,中共党员,2016年6月毕业于广州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原艺术系)环境设计4班。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教学信息中心部长美协部长等职务;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担任建筑装饰工程师、专业负责人,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单位“优秀员工”表彰、市联合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香港亚太设计师大赛 “钻石奖”等,发表论文多篇,实用型专利2项。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离开我母校八年多了,再让我回忆曾经的大学生活,我依旧很激动,很感恩,很幸福。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曾经看过刘同写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他在前言写了一段话,我至今记忆尤深。“读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这句话对我当时触动很深,因为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好多人的心里会突然的放松、突然的松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心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但是轻舟失去了方向就不好了。因此,在大学期间你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接下来我想和学弟学妹们讲讲我的来路历程。毕业后,我通过毕设作品敲进了设计院,或许参杂了些运气(行业发展高峰,岗位需求量大),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在学校里积累的技术实务,通过自己在学校学习积累的作品敲开了office的大门。在设计院工作八年里,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我从助理员-制图员- -工程师-专业负责人,每一次晋升都是通过自己的技术的积累所得到的提升,在我的行业认知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体会:

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工作期间,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始终将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单位培训、网络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等方式,熟练握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装饰设计就是简单的装修,特别是公建设计的项目,必须了解清楚国家规范,在满足效果的情况下项目安全落地尤为重要。同时,我还注重拓宽知识面,学习项目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项目实施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需要每个成员相互信任、紧密协作。项目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交流,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攻克难关。我们共同承担了众多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个专业的配合,缺少一个专业的协助,项目就无法落地;我深知,每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都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我始终珍惜团队协作的机会,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业精神的培养

在设计院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敬业精神的力量。我们始终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项目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确保项目质量。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一个个深圳地标性建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认为,敬业精神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品质也是我们设计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

这些年来,我参与了国内很多城市的项目,每次带着自己的家人途径或者走进自己参与过的项目中,都感觉到尤为自豪;看着一个个标志性建筑的竣工落地,为地区群众服务

 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很多事情都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才有可能看见回报。只有下足功夫,耐心锤炼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将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段又一段自己去面对、去改变、去提升的过程。这段过程,会有挫折,会有坎坷,所以正需要定力,需要耐心。一个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树,只有坚定地向下扎根才能茁壮地向上生长。

最后,“共浴秋风心绽放,喜贺重特二十辰”。有幸能在华商学院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让我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教会了我“厚德、励志、博学、创新”。感恩母校,难忘师恩;行走天下,心系重特。二十年风雨兼程,正青春年少,多少载春秋岁月积特教底蕴。祝母校桃李满天下,愿母校精神经久永流淌。

上一条:优秀校友专访(二十一)|刘开元:承地载梦,问道田野 下一条:优秀校友专访(十九)|邓志锋:心怀感恩,不负韶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