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瑶寨 供图:周星华)
《专业考察》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外出调研的过程中拓展专业视野,掌握自然与生活环境空间考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设计和审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并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实践密切结合,尤其是对人居环境的建设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时政热点进行深入思考。
2021年的《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团队由李泰山、蒋明、漆雪薇、孙幸阳、王琪五位教师组成,带领19级环境设计专业的127位学生前往清远、开平、深圳、中山等地进行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关注和记录岭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传统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营造特色,以及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包括装饰与陈设、材料与技术、色彩与灯光的应用等。



(集体合照 供图:李龙)
成果汇报
经历了为期两周的调研考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了两项课程作业——专题1:考察记录与分析、专题2:设计微改造。
2021年12月5日晚上19:00,创意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举办了《专业考察》课程成果汇报公开课,邀请了环境设计系全体教师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紧接着由6位学生代表对两个专题的考察作业进行深入阐述,并由教师点评。其中第一个专题——考察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在第一周考察的地点中,选取一处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通过搜集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空间进行分析与解读。分析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类)平立面分析、造型特色、内部结构、装饰细节、空间艺术、周边环境、人机工程等;(园林景观类)平立面分析、造景手法、周边环境、植物特色、工程技术、装饰细节等。

来自19级环境设计3班的杜演仪小组和19级环境设计2(专升本)班的吴惠仪小组,汇报了专题一的成果内容。

参与交流与点评的教师对以上两组作品的分析深度、条理性以及手绘表现技法等方面皆表示认可,强调了掌握“图解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需体现建筑、景观、室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在作业中融入对专业的独特见解。
第二个专题——设计微改造,要求学生基于实地调研与考察,选取一处地点进行设计微改造。选址应考虑是否存在设计与管理上的不合理、功能现状是否满足时代的需求、造景手法上能否更加优化等问题,通过对现状问题深入分析,得出解决策略,最终以设计方案的形式进行呈现。


来自19级环境设计1(专升本)班的司徒彬小组、19级环境设计2班的肖琳小组、孙健能小组以及19级环境设计1班的杜展涛小组,分别汇报了专题二的内容。


教师们对以上四组设计方案的整体完成度表示肯定的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如设计应尊重场地现状、场地历史及在地文化,与场地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能从客观的角度去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真实需求。
最后,李泰山教授对《专业考察》课程成果进行点评与总结,他对学生作业的整体完成度表示很大的肯定,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的全面性,但同时指出在主题性、创新性和表现手法的多元性方面学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教授希望全体环境设计系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并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做出优秀的设计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